115.60.4.* 2015-10-25 19:52:20 |
全國老齡辦和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委員會,提出“我們對‘孝’文化的理解,既要傳承又要有創新”,倡導“新24孝”,在全社會孕育“敬老、愛老、助老、孝老”之風,使老年人得實惠、普受惠、長受惠,是一件值得全民響應和參與的好事,對于建立良好的“親子關系”,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深遠的意義.
作為一個年已耋耄的高校德育工作者,我舉雙手贊成,并愿身體力行.我盼望著早日傳唱新“24孝”歌曲和童謠,看到《孝心宣傳冊》.我有兩點意見與博友探討,也供全國老齡辦和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委員會參考.
一、我國傳統的二十四孝,是在封建的“父為子綱”的觀念下形成的,它具有父輩對子輩的統治性,子輩對父輩的服從性,與現代的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,權利與義務觀念是格格不入的。因此,新的二十四孝,應該體現父輩與子輩人格平等,互相尊重,各自恰當行使權利,自覺履行義務的時代精神。當然,既是講子女盡孝,主要是提出子女對父母應該如何如何的行為準則或規范,但是,用語必須不是強制性的,**化的。
二、已經公布的24孝條文有不大恰當的地方,也有不切實際的地方,既要倡導,孕育成風,就要使各個階層、各個行業、各個年齡段、各種經濟條件的人們都能踐行,不然,就會形成空文。因此,我貿然提出修改意見,列在原文后邊,可以對照審察,決定棄取。
二十四孝的故事 http://www.it6789.cn/24xiao/
http://www.it6789.cn/24xiao/4.html |